藍碳與濕地

甚麼是濕地?

根據《拉姆薩爾公約》,沼澤、泥炭地或水體均是濕地。無論是天然或人工;永久性還是暫時性;流動與否的水;淡水、鹹淡水或鹹水,均是濕地。沿岸地區,退潮時水深不超過六米的地方均為濕地。概括而言,濕地是一種獨特的生態系統,而當中「水」在塑造環境和支援動植物物種多樣性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。

如欲了解更多資訊,請參閱以下連結:

拉姆薩爾濕地分類系統的濕地例子

海洋及濱海濕地

  • 潮間帶泥灘或沙坪
  • 紅樹林沼澤
  • 鹽沼

內陸濕地

  • 河流、溪流、淡水湖
  • 泥炭地

人工濕地

  • 農田
  • 水產養殖池

濕地的重要性

濕地是地球上寶貴的生態系統之一,其生產力之高可媲美熱帶雨林和珊瑚礁。濕地為大自然、野生動植物和人類福祉提供了多種的生態服務:

供給食物

防止洪水氾濫

淨化污水

碳庫存

氣候調節

生物多樣性熱點

濱海濕地的角色

甚麼是濱海濕地?

濱海流域的有潮河均流入海洋或內海,而流域內的所有濕地均可統稱為濱海濕地。由於濱海濕地位處陸地和海洋之間的界面,故此會受到海洋和陸地過程的雙重影響。潮汐運動、波浪作用和河流的淡水流動,以及陸地生態系統和人類活動,均對濱海濕地構成重要的影響。

如欲了解更多資訊,請參閱以下連結:

濱海濕地的魔力———碳封存

甚麼是碳封存?

碳封存是指從大氣或其他來源捕獲和儲存二氧化碳的過程,否則這些二氧化碳將被排放到或保留在大氣中。碳封存在減緩氣候變遷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。

接下來,甚麼是藍碳?

藍碳是指在海洋和濱海環境中捕獲和儲存的碳。「藍色」一詞強調碳在水環境的存在。

那樣,濱海濕地是透過甚麼方法有效地封存大量二氧化碳?

  1. 光合作用:濱海濕地生態系統中的植物能透過光合作用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,並轉化為有機碳儲存在植物組織中。
  2. 生物量增長:濱海濕地的植物生長速度快,能夠快速累積生物量。隨著這些植物生長,它們能捕獲碳和將其儲存於地上和地下生物量。
  3. 沉積物停留:濱海濕地的植被能充當物理屏障,有助滯留沉積物並促使其沉積於濕地表面。這個過程導致沉積物和有機物質的積累,從而有助於形成含碳量豐富的深層土壤。
  4. 分解速度緩慢:濱海濕地的淹水和厭氧環境抑制了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機物的速度。這增加了碳停留在濕地中的時間,避免有機碳被快速分解並釋放回大氣中,達致更佳的碳封存效果。
按單位面積計,濱海濕地的碳封存能力比陸地森林高達十倍 [4][5]

那麼,藍碳是被封存於哪兒呢?

濱海濕地的碳被封存於不同的生態系統組成部分:首先是地上生物量,例如樹幹、莖和葉,其次是地下生物量,包括植物的根和根莖。此外,大部分濱海濕地的碳(約百分之 50至99)[1][2][3] 是儲存於土壤中,於不受干擾的情況下能夠長期存在。

藍碳作為一種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法

健康的濱海濕地生態系統作為重要的碳匯,有效地從大氣中封存大量二氧化碳並將其儲存在植被和沉積物中。這種碳封存能力有助緩解溫室效應並減少全球暖化,這對於我們應對和適應氣候變遷挑戰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。作為一種以自然為本的氣候解決方案,濱海濕地的保護和恢復還可以提供許多其他效益,包括娛樂和海岸帶保護。

不幸的是,這些濱海生境受到日益增加的破壞威脅,使它們面臨巨大的風險。全球只有少於百分之二的藍碳生態系統被納入海洋保護區[6]。當這些生態系統受到干擾、退化或轉變為其他土地用途時,它們所儲存的碳就會變得脆弱,有機會被釋放回到大氣中,進一步加劇氣候變化的挑戰。這就是為何保存和保育濱海濕地如此重要的原因。

現時,藍碳在國際上備受關注。如《巴黎協定》和《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》等一些國際氣候協議亦承認藍碳作為一種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,有助於實現氣候目標和增強氣候變化抵禦能力。不久前在2023年召開的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,藍碳保護亦被列入議程,各國更展示了相關經驗,並重申致力於恢復並保護藍碳生態系統。寄望隨著大眾增加對藍碳的認識和承諾,濱海濕地的保育工作於未來能得到持續的推進和支持。

[1]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. (2019). The Blue Carbon Initiative: About Blue Carbon.

[2] Pan, et al. (2011). Science, 333, 988-993.

[3] Pendleton, et al. (2012). PLoS One, 7, e43542

[4] Mcleod, et al. (2011). Front. Ecol. Environ., 9, 552-560.

[5] NOAA's National Ocean Service. (n.d.). Coastal Blue Carbon.

[6] International Ocean & Climate Initiatives Alliance. (2017). Marine protected areas and climate change.